百川智能高管集体离职内斗加剧 王小川AI创业团队再遭重创

Image source: Generated by AI王小川的AI创业帝国正经历一场人才地震。近日,百川智能的联合创始人团队再现动荡,联合创始人焦可已正式离职,而另一位核心人物陈炜鹏也即将离开。面对外界的喧嚣,百川智能方面却选择沉默,这种沉默反而加剧了外界的猜测。据新浪科技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陈炜鹏掌握着公司超过一半的研发团队,但百川智能近期将战略重心转向医疗领域,内部资源竞争激烈,陈炜鹏因此主动提出离职,目前正等待公司批准。此外,负责金融To B业务的百川智能商业合伙人、金融事业群总裁邓江虽未正式官宣离职,但已悄然离开,未来或将加入另一家大模型创业公司。加上去年12月离职的联合创始人、商业化负责人洪涛,短短三个月内,已有四位联创及合伙级高管离巢,其中一位仍在等待离职审批。这场人才流失风暴,让王小川和百川智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内斗加剧或成高管“出逃”主因据知情人士爆料,百川智能创始团队近期再次出现变动。主要负责互联网业务的联合创始人焦可已离职,另一位负责百川大语言模型技术的联合创始人陈炜鹏也将离职,目前仍在内部流程中。焦可在AI语音领域创业,正在积极寻求融资;而陈炜鹏则计划在AI Coding方向创业,同样在接触投资人。对于这些消息,百川智能方面至今未做回应。新浪科技曾尝试联系陈炜鹏本人求证,但对方未予回应。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陈炜鹏此次离职是主动提出,如果百川智能批准离职请求,他很快就会离开。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陈炜鹏在百川智能负责基础大模型研发,是公司的核心技术领导者,管理着公司过半的研发团队。然而,2024年百川智能内部爆发激烈的人才和资源争抢,陈炜鹏作为旋涡中心,深受其累,最终选择主动离职。至于争斗的具体原因,该人士并未透露,但结合坊间传闻和百川智能近期的动态,外界普遍猜测与公司战略调整有关。

百川智能的战略转向与资源集中本月初,百川智能传出负责金融行业To B业务的B端组被裁撤,员工当天签署离职协议。百川智能方面回应称,公司正在按照既定规划优化金融业务,以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加速实现“造医生、改路径、促医学”的愿景。据员工透露,未来百川智能将以更高效的团队和更丰富的资源推动优质医疗服务的普及与普惠。然而,这一战略转向似乎并未得到所有核心成员的认同。结合陈炜鹏计划在AI Coding方向创业来看,他本人对AI医疗的兴趣或许并不浓厚。与王小川认定的公司战略方向存在分歧,主动离职或许也是无奈之举。除了焦可和陈炜鹏外,知情人士还透露,本月初百川智能金融业务B端组被大幅裁撤,负责该业务的百川智能商业合伙人、金融事业群总裁邓江也已离职。至此,王小川的AI高管团队中,已有三位联合创始人离职,另一位仍在等待离职审批。

百川智能高管集体离职内斗加剧 王小川AI创业团队再遭重创

百川智能的步调乱了?2024年7月,百川智能宣布完成A轮50亿元融资,估值达200亿元,成为国内第三家估值超200亿元的大模型独角兽。A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阿里、小米、腾讯等头部企业,以及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国资背景产投基金。然而,去年备受资本热捧的百川智能,今年却突然战略转向,多位高管陆续离职。资深AI行业人士李谋(化名)对新浪科技直言:“主要还是受到了DeepSeek的冲击”。李谋认为,DeepSeek在AI infra能力上不逊于国内任何一家企业,却选择了开源路线,直接击穿了各模型厂商的技术护城河。在AI infra能力无法超越DeepSeek的情况下,大模型厂商唯有从算力和数据层面入手,而数据是唯一能做出差异化的关键。

医疗行业:高数据壁垒与资本诱惑李谋认为,相比已满布大厂和创业公司的AI+金融领域,AI与医疗的结合目前仍处于蓝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庞大,数据壁垒极高,如果百川智能能真正扎进去,发挥模型能力并构建数据壁垒,将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作为AI 1.0时代的“AI四小龙”之一,王小川很早就关注并布局医疗领域,随后又陆续放弃。如今再次聚焦医疗,王小川的AI+医疗新故事能否持续?以去年底刚上市的AI+医疗行业头部公司讯飞医疗为例,2024年上半年其账上仍有1.34亿元的亏损,且亏损数额仍在扩大。行业头部企业尚且难以盈利,急于聚焦医疗的百川智能,在许多人看来更像是在“步调乱了”。

据百川智能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不会放弃基础大模型研发,后续将专注于医学增强的基础大模型。从长远来看,AI与医疗的结合是王小川的理想,他甚至可以围绕AI如何攻克癌症、衰老进行布局。对于早已财务自由的他,追求情怀或许并不难,但身边人的坚持却成了一道难题。这场人才地震背后,百川智能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王小川的AI帝国,还能走多远?

文章网址:https://www.wpbull.com/ai/2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