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AI战略调整 元宝能否扛起大旗
经过数月的过山车式开局,腾讯元宝终于回归现实。持续数月的大模型榜单争夺战已落下帷幕。截至5月20日,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榜榜首为豆包,DeepSeek位列第六,而元宝则跌至43名。在最新财报中,腾讯对元宝着墨不多,核心仍聚焦于游戏和微信生态升级。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马化腾被问及元宝与微信的协同时,坦言”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管理层对此的回避,或暗示元宝尚难肩负腾讯AI大旗。
AI创业者阿灿指出,AI工具的核心在于模型与应用的配合,但腾讯混元与元宝的结合效果并不理想。”元宝接入微信时,我曾寄予厚望,但实际使用后,其指令遵循能力差到令人怀疑是否出自腾讯之手”,他坦言”很多功能只是简单复制,像是KPI的产物”。一位用户也表达了类似困惑:尽管手机常备元宝,但实际存在感薄弱”好像有它没它都行”。
2023年腾讯股东大会上,马化腾强调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积累深厚,腾讯也在潜心研发,但并不急于展示半成品。”关键是要夯实底层算法、算力与数据,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目前我们仍在深入思考。”他认为,部分公司为提振股价急于求成,而腾讯一贯保持稳健风格。短短两年间,大模型赛道C位更迭频繁,但腾讯始终未占主导。近期马化腾等管理层表态显示,腾讯AI提速已刻不容缓。
元宝难当重任
“模型能力差距明显,用几次就能感受出来。”AI量化从业者丛飞表达了对元宝的失望。事实上,元宝并非不努力。今年1月从TEG转入CSIG后,与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分离,元宝迭代加速,尤其接入满血版DeepSeek-R1后,3月更新达30余次。但AI产品从”毛坯”到”精装”需要时间积累,好比差生面对名师,成绩不可能短期突飞猛进,必须夯实基础。
此前佛系的元宝也存在类似问题。接入DeepSeek前,其产品完善度落后于同行。3月中旬,一名股东汇总了10余条用户反馈问题,包括复利计算错误、大模型幻觉问题、PC端简陋等,并提交给元宝团队。马化腾亲自回复:”很多功能都在规划中,也有创新点子。”4月16日,元宝上线新功能,可直接在微信内添加为好友对话,与ChatGPT等产品类似,降低使用门槛。但用户感受并不明显:”元宝的DeepSeek R1首次让我遇到推理未完成就终止的情况,虽然题目不复杂,但其他平台能完整推导。”
整个4月,阿里云、百度、字节等巨头纷纷升级大模型。DeepSeek-R2传闻5月上线,为大模型战增添变数。内忧外患的腾讯终于显现紧迫感。4月29日,腾讯重组混元研发体系,成立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整合数据平台等部门,为混元提供算力支撑。此前混元内部曾因争夺主导权导致资源浪费,此次升级终结低效赛马机制,明确技术驱动优先级。
丛飞认为,元宝既当微信入口又想做深度应用,注定无法长期共存。理想状态下,元宝应调用混元模型积累数据,深度绑定微信生态。但现实是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元宝使用DeepSeek,因其更便捷且默认调用DeepSeek,导致混元实际用户稀少。”当年诺基亚同时追塞班和Meego,最终两头落空。”低垂的果实未必滋味上乘。
投流之困
尽管马化腾早在2022年就表示”不再做买量”,但今年2月13日接入DeepSeek后,腾讯再次砸钱投流。3月3日,元宝App首次超越DeepSeek登顶苹果商店免费榜,6天后又跌至第三。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元宝投放金额达3.03亿元,是接入DeepSeek前的近十倍,3月已接近10亿元。巨额投入是AI军备竞赛的核心,阿里巴巴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腾讯2024年第四季度AI资本开支达390亿元,超过前三季度总和及2023年全年。
AI产品留存率远低于移动互联网产品,DeepSeek、豆包、元宝周留存率仅25%,30日留存或不足2%。面对同质化竞争,各家只能通过砸钱投流维持表面繁荣。财报后电话会上,刘炽平坦言元宝确实有投流,但未来更关注留存率和拉活率,以及与其他产品的有机联动。
留存问题的本质是产品力不足,好用才是最高标准。但模型能力差是国内AI产品的通病,无论豆包、元宝还是DeepSeek,与ChatGPT、Gemimi等相比仍有差距。如果不是DeepSeek横空出世,腾讯可能仍以防御为主。至于何时亮剑,要等场景成熟。”AI目前没有形成正循环商业模式,真正的护城河是资源、渠道、入口。腾讯不缺这些,等市场卷出有效路径再去变现也不迟。”AI创业者阿灿这样分析。
被”高估”的腾讯
腾讯试图通过微信获取AI果实,但微信生态已显承重压力。人们对元宝和腾讯AI的顾虑,源于近年不少产品”高开低走”的剧本。去年报道过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上线时被视为微信红包级探索,但近期声量已显平淡,引发对微信社交电商的重新审视。微信电商不温不火,小店早在2020年上线,主要靠广告变现。2024年8月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希望谋求更多场景转化。最新进展是微信成立电商产品部,但刘炽平强调这只是规模扩大后的拆分,不必过度解读。
如果说微信内部创新节奏放缓,腾讯其他技术产品也乏善可陈。2018年诞生的腾讯文档,用户评价多为”难用”,在飞书惊艳表现下相形见绌。知乎讨论中,用户将文档等产品败北归因于腾讯的”傲慢”:”遇到闪退联系产品经理,回复是’其他用户没遇到过'”。吸取教训后,腾讯在AI竞赛中放下身段。据《晚点Latepost》报道,马化腾曾指示AI团队”要好好与外部合作,不要想着什么都自己做”,并强调”要清醒认识实际情况,不要过高估计能力”。
谦卑之下,腾讯推出智能知识库产品”ima”,在圈内好评如潮,只是尚未大规模破圈。毕竟只有元宝获得集团级投流资源。最新财报显示,腾讯Q1营收达1800亿元,增速创三年新高,但利润增速放缓。马化腾表示,AI能力已对广告和游戏业务产生实质性贡献,并加大了对元宝和微信内AI的投入。这印证了市场对AI广告价值的共识,其他领域仍需探索。
丛飞认为,腾讯当前状态是留有余地,不是没用力,而是在等待大模型更多场景和商业化成熟。”眼下的摇摆,更像是蓄力。”毕竟其他AI产品应用场景较少,护城河较浅。财报电话会上,腾讯管理层释放长期AI战略意图:打造深度绑定微信生态的”特有型Agent”,连接微信及数百万小程序,实现跨应用交易和操作。与通用型Agent相比,这是腾讯独有的差异化产品。作为国民级App,微信仍是腾讯最大底气,但总不能所有野心都押在这一张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