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谷歌AI战略聚焦开放代理网络与Gemini操作系统
《窄播Weekly》第55期:微软与Google的AI战略交锋
本周商业动态聚焦于微软和Google在开发者大会上的AI战略布局。微软的Build 2025大会与Google的I/O开发者大会同期举行,两场活动都将AI作为核心议题。尽管侧重点各异,但这两场盛会都标志着A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为全球科技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微软:构建开放代理网络的生态体系
在Build 2025大会上,微软展示了其成熟的Agent基础设施,旨在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构建开放Agent网络(Open Agentic Web)。这一体系将使AI智能体能够在个人、组织、团队乃至整个业务流程中协同工作,实现无缝衔接。微软CEO Satya Nadella用1991年的Win32、1996年的Web栈和2008年的智能手机来类比AI当前的发展阶段,强调这是面向B端用户的未来布局起点。
微软为企业和开发者准备了丰富的工具和平台,主要分为四类:
1. 基础开发环境:Windows AI Foundry和Azure AI Foundry为本地和云端AI开发提供支持。Azure AI Foundry Agent Service允许专业开发者编排多个Agent处理复杂任务,提升系统可靠性。
2. 开发效率提升:GitHub Copilot已服务1500万开发者,最新版本可完成BUG修复、代码维护等任务。Microsoft 365 Copilot Tuning支持开发者针对企业数据和工作流程微调模型,通过低代码实现高效定制。
3. Agent载体:微软重点升级了协作产品Teams,将聊天、搜索、笔记、生成和Agent整合为直观的AI用户界面,支持多人协作和Agent流通。
4. 网络连接能力:全面支持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协议,赋予Agent网络开放性和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微软提出的NLWeb概念将使任何网站或API都能成为Agent节点,实现AI时代的”HTTP”与”HTML”革命。
Google:以Gemini打造AI操作系统
与微软不同,Google在I/O大会上展示了围绕Gemini构建的AI操作系统雏形。CEO Sundar Pichai用”Gemini时代”描绘未来,展现了Google在模型研发和产品整合方面的强大实力。
Google的AI战略主要体现为:
1. 模型能力升级:Gemini 2.5 Pro成为大模型领域的有力竞争者,Veo 3和Imagen 4视频和生图模型获得市场好评。
2. 基础Agent能力:Project Astra主打低延迟多模态交互,Project Mariner则能同时处理12项任务,已应用于AI搜索、Chrome浏览器等C端产品。
3. 搜索业务AI化:自5月20日起,美国用户可体验Gemini驱动的AI搜索,支持多模态问答和深度研究。Chrome浏览器将加入AI助手功能。
4. 硬件应用:Android XR被视为Gemini时代的首个Android平台,Gemini Live可指导用户修理自行车等实际操作。未来将扩展至手表、汽车等设备。
5. 编程工具升级:Jules编程Agent实现异步开发,Gemini Code Assist支持代码审核和多人协作,集成个性化建议和团队规范工具。
国内巨头AI战略的探索之路
尽管微软和Google的AI战略方向不同,但都验证了”AI走向应用”的大趋势。微软侧重企业服务,Google聚焦C端市场,两家公司展现了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战略路径。
相比之下,国内巨头阿里、腾讯、字节在AI应用领域各有侧重:
阿里:在大模型和云服务方面具有优势,to B业务发展顺畅,但C端电商优势难以直接转化为AI应用支点,夸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腾讯:拥有稳固的C端产品体系和流量入口,优先考虑存量产品改造和未来创新,但模型能力相对薄弱,尚未出现类似Gemini的旗舰产品。
字节:重视豆包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积极探索AI硬件,但在To B业务生态和开放方式上仍需突破。
目前,这些国内巨头尚未形成像微软和Google那样清晰的战略重心,尽管布局全面,但真正突破性的AI应用尚未出现。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这些企业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战略路径,将AI潜力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