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图生科张晓明:AI制药未来5-10年爆发期预测
新药研发作为人类科技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长期面临着高投入、长周期和低成功率的三重困境。根据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医学》今年1月发表的研究报告,全球新药研发平均耗资高达26亿美元,历时12至15年,但临床试验成功率不足10%。这一严峻现状源于传统研发模式高度依赖经验试错,候选药物筛选需穿越庞大的化学空间迷宫,同时严格的监管标准又对安全、有效和质量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面对这些行业痛点,科学家们正积极拥抱AI技术,特别是以大模型为核心的生成式AI,有望彻底重塑药物开发流程,实现效率的飞跃。
当前全球AI生物医药赛道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已有3800家企业、4900家投资机构投身其中,较四年前增长了1166.7%和456.8%。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生成式AI每年将为制药企业创造600亿至11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百图生科技术副总裁张晓明向WpBull.comAGI表示,未来五年到十年间,AI制药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行业亟需坚持深度创新,以前沿技术加速药物发现闭环进程。
成立于2020年的BioMap百图生科,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与原百度副总裁刘维联合创立,核心团队汇聚了诺和诺德、SAP等跨国企业的资深高管,拥有10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经过五年发展,百图生科已成为生命科学大模型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累计融资2亿美元(约14.54亿元人民币),推出参数量超千亿的xTrimo V3生物大模型,覆盖7种生物学跨模态,开发超200款SOTA任务模型。目前服务全球500多家客户,包括60余所QS世界百强大学和赛诺菲等跨国药企,潜在订单价值达20亿美元。
百图生科已构建覆盖信息搜集-生物洞察-智能实验的全流程AI发现平台,通过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助力企业提升研发效率:一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检索系统,二是生物机理推理分析引擎,三是高通量实验数据智能处理平台。今年4月25日发布的生命科学生成式发现系统,其核心”发现助手”采用多模态交互设计,内置深度搜索、数据增强、任务执行、组学预测等四大功能模块,能通过自然语言理解需求,自动执行跨维度信息分析,最终生成结构化深度报告。BioASQ评测显示,该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度显著优于DeepSeek-R1、OpenAI-o1-mini等通用AI方案。
百图生科还推出智能发酵和智能细胞分析等垂直解决方案,通过专业模型与高通量实验的干湿闭环技术,帮助客户提升发现效率。张晓明强调,”发现助手”采用SaaS和私有部署两种模式,已服务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与深势科技玻尔平台相比,百图生科更注重生物数据的深度挖掘,不仅提供文献分析,还支持生信分析等实际操作功能。针对医疗AI平台的竞争疑问,张晓明指出两者生态位不同——医疗AI聚焦临床问诊,而百图生科专注生命科学底层机理研究。
在技术架构上,”发现助手”整合了BioMap xTrimo大模型与阿里Qwen、DeepSeek等通用模型,通过生物推理引擎实现多轮信息交互。张晓明透露,该系统采用15路并行语言搜索,配合生命科学领域图谱和权威数据库,确保输出内容的权威性。在商业化方面,百图生科暂不提供API接口,而是通过定制化私有部署方案满足企业需求。三种交付模式中,SaaS主要用于试用,私有部署占主导地位,一体机方案则与百度智能云等合作伙伴共建。
作为生物计算平台,百图生科已将服务范围拓展至细胞基因疗法、农业生物等多元领域。与赛诺菲的合作标志着其从制药领域向更广阔的生命科学场景延伸。张晓明表示,智能发酵等解决方案将成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未来将通过整合用户工具与数据,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超级助手”,最终形成以专业模型+真实场景应用为核心的商业壁垒。